「人本電子報」寄出的文章
標題:怎樣說故事給孩子聽
作者:林真美
來源:人本教育基金會
寄出時間: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日


自古以來,孩子們都愛纏著身邊的大人,要求大人說故事
給他們聽。以往,生活還不是那麼忙碌時,大人、小孩或
是圍坐說、聽一則口耳相傳的故事,或是由大人信手拈來,
帶著孩子,一起張開想像的翅膀,一塊兒在充滿幻想的故
事中馳騁。然而,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忙碌」成了大
人不說故事給孩子聽的藉口,頗俱聲光效果的科技產物|
收音機、電視、電動玩具等,也取代了類似說聽故事這樣
單純的娛樂。結果,不僅親子之間失去了溫暖互動的大好
機會,而且,即使是大人想要說故事給孩子聽,也常因為
與這樣的經驗太過疏離,而有著「辭窮」,不知如何下手
的困擾。

其實,「說故事」,是每一個人潛在都有的能力。因為,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都有「敘事」的機會,我們會
將心中的「圖」,化成語言,並透過這樣的語言,把我們
的感覺傳遞給他人。而這樣的能力,不正就是說故事的基
礎嗎?

所以,說故事給孩子聽,並不是一件什麼可怕的事。大人
只要挑對了故事,並願意花點時間準備,其實,任何人,
都可以快快樂樂地,像平常的「敘事」一樣,為孩子說一
則故事。而這樣的說、聽故事經驗,不僅為孩子開啟了一
扇窗、勾起了他們的笑、淚與感動。

同時,也讓他們藉由故事,學到了人生中的各種體驗。此
外,說故事的大人,也可以在孩子的表情反應中,與之有
了最親密的互動和共鳴。


說一則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要締造快樂的說故事經驗,其不二法門,莫過於「說一則
屬於你自己的故事」。換句話說,就是你個人喜歡的,而
且,在吸收消化之後,也想拿出來與眾人分享的。如果,
有了這樣的前提,相信,你的說故事作業,就已經成功了
大半。因為,既然故事已經變成了大人自身的東西而大人
又那樣喜不自勝地想要說給孩子聽,那麼,即使因為說故
事的技巧不夠純熟而略顯瑕疵,孩子還是可以從中聽到故
事的精髓和趣味的。

把故事變成自己的東西,就好像大人在心中種下了一棵樹
一樣。在經過不斷的反芻之後,大人慢慢地瞭解了枝幹的
結構,以及花葉所帶來的氣氛,於是,當心中的那棵樹,
可以隨著語言的自然流瀉,而被描繪出來時,相信,這時
的大人,就已經做了最真誠的傳達,而這樣的傳達,又等
於在孩子的心中,撒下了這棵樹的無數種子。

當然,在傳遞這樣的種子時,大人還必須顧慮到孩子的情
況才行。由於孩子是藉由耳朵在聆聽故事的,所以,大人
在陳述時,實有必要選擇一些易於說、聽的語彙,另外,
在描述情節時,則要富於動態,並避免過於瑣碎的敘述。
畢竟,這不同於「閱讀」,當我們在閱讀時,如遇到一長
串的形容與著墨,我們大可隨時停下腳步,來對之加以吟
味。但是,口頭的敘述如果過於冗長與細緻,則只會使人
在來不及回顧的情況下,感到耳力分散,無法掌握到敘述
的重點而已。另外,過細的描述,也會拉長了故事行進的
步伐,這不僅容易使孩子被多餘的繁枝攪混,也容易讓他
們對聽故事感到不耐與厭煩。所以,當大人心中有了一則
想說的故事時,他接下來要做的,其實是去扮演好「園丁」
的角色。他要盡可能地把多餘的枝節省去,當然,切忌妄
加一些對情節發展根本毫無助益的陳述。

而這樣的裁剪工夫,當然要透過大人不斷的嘗試與體會,
才有可能逐漸臻於善、美。不過,尋找現成的一本好書,
或是一則好故事,倒也不失為是入門時的一條捷徑。

畢竟,一則好的作品,其在文字的運用與內容的取捨上,
都是經過作者無數次的鍛鍊與淘洗的。所以,在練習說故
事時,我們不妨以它們做為藍本,在體會了故事內涵之後,
再用最自然的情感,忠實地將它唸出。這樣的傳遞,除了
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不會破壞原味、不會讓人感到
枯燥——另外,它還能夠幫助大人,讓大人在不斷的練習
與接觸中,體會到了故事的精神與結構,如此一來,大人
就可以試著「再生」新的故事,並使得說故事活動,更顯
出說者的生機和想像力了。


與故事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個「快樂工程」

原本,大人只要如此一路行來,就能說好一則故事了。但
由於我們的對象,是那些「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所以,
這中間難免會出現一些讓人略感棘手的「插曲」。例如,
孩子聽到不懂的地方,會想要發問,在有所感時又會情不
自禁地想要發表高論,或是想要即刻與人分享他的感觸。
遇到這些狀況,大人最好是見機行事。如果,大人能事先
警覺到有些內容或說辭,可能是孩子較難理解的部份,那
麼,大人不妨在說故事之先,就對孩子做一簡短的說明。
另外,對於孩子的中途打斷,大人固然不宜置之不理,但
大人總要與孩子慢慢建立起「在故事進行中,不做無謂交
談」的默契。如果,孩子的發言與故事的內容毫不相干,
那麼,大人不妨以點頭、搖頭、或是簡短的話語來做回答,
或是告訴他,等故事說完以後,再與他討論這些問題。至
於孩子在聽得忘我時,所發出來的讚嘆或欣喜之言,則可
視為是說者與聽者,在溶入故事之後,所發生的一種「三
角互動」。

這時,只要不離題,不中斷他人聆聽的權利,大人其實就
應把握良機,和孩子在對話中,為故事注人暖流,增添新
意。說完故事,「快樂的工程」就可以順順當當地落幕了。
然而,常有一些大人,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孩子的反應。
他們總怕孩子在聽故事時,會有所遺漏,或是沒有聽出故
事中的「啟示與教訓」。但這些其實都不是孩子聽故事的
目的。他們只想化為故事中的主角,與他共同經歷一段旅
程,並從中體會到各色的人生滋味。所以,大人大可不必
預設太多的目的,或是在說完故事後又畫蛇添足,以至於
破壞了孩子的感覺,或是倒盡了他們聽大人說故事的胃口。
如果大人能快快樂樂地說一則故事給孩子聽,相信孩子必
能馬上受到這份熱情的感染,並不時地把他所感受到的聽
故事的樂趣,藉由表情或眼神,傳遞給眼前的這個大人。
如此一來一往,說、聽故事,就成了大人、小孩之間的一
大分享了。


★人本電子報訂閱辦法:請參考本站『好康介紹—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