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電子報」寄出的文章
標題: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作者:
來源:人本教育基金會
寄出時間:一九九八年四月七日



    如果請父母或師長列出他們想知道的「怎麼辦」,相信
「孩子不聽話」可以排在第一名。因為「聽話」涵蓋了我們
所有的冀求,而「不聽話」也就自然成了我們「痛苦」的核
心了。

    在這種「痛苦」的長期煎熬之下,我們之中的大多數都
會走上那條最直接的老路:懲罰,或以囗、或以手,或者還
會輔以疾厲的顏色。然而,一次「教訓」就能解決的問題,
根本就還沒有成為問題的資格;令人憂心的當然是那些一犯
再犯的「不聽話」。因為再犯就需要再教訓,再教訓就引起
更嚴厲的懲罰。懲罰的程度遞增,而懲罰效果遞減,同時孩
子的心也和我們「相去日以遠」,直到我們投降-而孩子也
不曾獲勝。這才是我們,包括孩子,痛苦的根源。

    很多人都明白這個可怕的發展過程,所以比起上一代
來,我們是越來越慎用懲罰了,非到萬不得已,我們總是萬
般忍耐。然而,人非草木,誰也不能保證永遠面不改色,一
旦爆發,大開殺戒之餘,我們甚至可以忘記當初到底要他聽
什麼話!而孩子抱怨「上一次你都沒有說什麼」,專家指責
「你違背了愛的教育」,這時候,我們才真正認輸了﹐午夜
夢迴﹐反躬自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在懲罰、再犯、再懲罰那條老路
之外另謀蹊徑。人們會問,剝奪了懲罰的手段,我們不就完
全解除武裝了嗎?然而,在長期全付武裝之下,我們又何曾
得到什麼戰果。

    所以,就讓我們先從基本理念上來開始探討。

一、要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首先就是不要想叫孩子
「聽話」。

     我們不敢奢望配偶或朋友「聽話」,只希望他們肯「聽
我們說話」,也就滿  意了。因為我 們明白,別人本來就不
必對我們俯首貼耳。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們卻不把他歸
入「別人」之列,誰叫他是「我的」孩子呢?

    認定自己的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正是造成「不聽話」
的根本原因。要求「聽話」是一種權威心態,用權威壓服別
人,只能得到反抗。有形的「頂嘴」固然是反抗,表面上屈
從但內心沸騰,是一種更激烈的反抗。一方壓制,一方反抗,
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

二、可以把孩子升到一個「人」所應有的地位,只要求他「聽
我們說話」就好。

    真正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確實明白我們的觀點和對事理
的分析,這遠比要他順從為難。大部份的孩子寧可聽大人的
指示行動,也懶得用心思考所以要如此行動的理由。

    行為的對錯,遠不如行為之所以對錯來得重要。我們往
往忽略這一點,自以為孩子縱然明白對錯,也末必能做得對。
然而,孩子不明白對錯,就能做得更對嗎?既然孩子總是要
犯錯,給孩子留下犯錯的機會就變得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用「犯錯-研究對錯」的教育過程來取代「犯
錯-懲罰」的強制過程,雖然這兩個模式都要經過不斷的重
覆,但前者可以真正改變孩子的行為,培養他的自主性,發
達他的思想,並且提升他心智的成熟度。

三、我們必須要求自己「有話要說」。

    要孩子「聽我們說話」的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有話要說。
我們之中很多人只是自己認定一個行為準則,但其實並不甚
瞭然於何以要有此準則。例如「用功讀書」,除了「將來過
好日子」、「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外,我們還有什麼更好的
理由?如果我們要求孩子的理由連自己都很難說服,怎麼能希
望孩子接受?所以,在指正孩子的錯誤之前,自己先把問題
想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四、澄清懲罰與教育的關係。

    從一個比較嚴格的觀點來說,懲罰與教育其實是沒有關
係。懲罰當然有改變行為、甚至改變思想的效用,但那不是
教育;教育是經由教者與受教者之間,人與人的互動關係,
啟發受教者人性中的積極向上的本能,並使之得以更發展、
更成熟。

    然而對教育採取這樣嚴格的界定,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
完全避免懲罰。為了防止緊急危難,為了立即終止某項行為,
或僅僅是為了很生氣,我們都會使出殺手   。誰想要讓懲罰
在教育的過程裡絕跡,誰就是想要將父母或師長變成上帝。
所以,問題不在我們有沒有使用懲罰,而在我們是否明白,
一旦懲罰,我們就離開了教育。

    正是因為誰也無法規定我們一刻都不可離開教育,而事
實上我們也並不是從早到晚都在「教育」,我們倒不必為了
曾經施行懲罰而自責內疚。

    其實,正如我們對孩子有信心一樣,我們對自己也有信
心;只要多往正面發展,負面的表現自然就會逐漸消失;只
要我們能多做教育的工作,非教育的影響就會消於無形倒不
必在能否懲罰上大做文章。

    慎重考慮了前述的基本理念之後,我們可以開始研究一
些具體的方案。以基本理念為基礎的具體方案,應該可以逐
步解決那個「怎麼辦」的問題。

一、平時的功夫

  1.給自己「專心與孩子談話」的機會。

    機會是要經過製造與安排,才會自動呈現。現代成人社
會的複雜與忙碌使得成人與孩子相處的品質大為低落。我們
常抱怨沒有時間,但有了時間,卻不過全家去大吃一頓,大
玩一場,或坐在電視機前一塊兒發一陣子呆而已。

    其實,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應該是重質不重量。一次半
小時的散步,就可以說許多心裡的話。養成常常與孩子談話
的習慣,就不必擔心他不聽我們說話了。

  2.練習傾聽的技術。

    要孩子聽我們說話,先要聽孩子說話。但是,對某些孩
子而言,要他說出心裡的話並不容易,所以需要一些技術。
這種技術在許多人談人際溝通的書上都有,人本教育札記「怎
麼辦」專欄也提到和老師對話的傾聽技術。我們既然把孩子
當做一個「人」來  看待,對任何人的傾聽技術都可以同樣
對孩子適用。

    孩子要有很多「被傾聽」的機會,才能學會如何聽別人
的說話。一個從來不聽小孩說話的人,也休想要孩子聽他的
話。

  3.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人們之間的互相傾聽,只有在雙方關係良好的前題下才
能順利進行。一個孩子無理取鬧、不服管教,通常只是反映
了親子關係已經破裂,而並不是什麼單純的「孩子不聽話」。
良好的親子關係,有相當程度決定於父母的人格成熟
度。關於這一點,市面上的書籍也很多,所有的父母師長都
可以及早用心研究。

二、處理個別「不聽話」事件的方法

    在前述的「平時功夫」已經下足之後,「不聽話」事件
的發生率應該已經降至最低,但是為了應付突發狀況,或是
為了幫助剛開始下「平時功夫」的父母師長,我們也就此提
供一些建議。

  1.用行動而不要用語言去促成或制止某項行為

    當一再重複的命令不發生效力時,應該立刻停止口頭命
令,或是暫緩此項要求,等到有充分時間或適當時機再處理;
或是立刻改以自身行動來貫徹命令。

    例如一再要求孩子清洗浴室,但他都賴著不動,這時候
可以走過去將他帶到浴室,把拖把遞給他,站在一旁看他清
理,並適度施以援手。但重要的是,在整個過程中,絕對不
要說任何話。一語不發,用行動來指示孩子行動,本身就是
一種威嚴與權勢。

    那些平時嘴裡嘮叨不休,氣急時動手打人的父母或師
長,是自動地放棄了自己的權威。成人對於小孩先天上就有
一種權威,是想去也去不掉的。只有濫施權威的成人,才會
把權威簡化為懲罰。

    但要注意,上述的作法或能一時解決問題,但要從根本
上讓孩子自動(或在偶一提示之下)去完成他該做的事,仍
然需要長期的教育,也就是第一部份所談的「平時功夫」。

  2.用沈默的堅持來軟化孩子的反抗

    孩子的無理取鬧通常反映了他極為情緒話,歇斯底里的
心裡狀況,這時候唯有沈默但不妥協才能使他冷靜下來,接
受我們的開導或勸說。

    例如逛街的時後,孩子突然被某一玩具吸引,我們拒絕
買給他,他可能大哭大鬧,賴在地上不走。這時候,大聲斥
罵,響以巴掌是最壞的處理方式。因為這樣只能更加強他的
情緒反應。

    我們建議父母可以沈默地站在一旁,由他去哭鬧,既不
打、也不罵,但也不買給他。花這樣的時間去等候,是非常
值得的,因為有了一次哭鬧無效的經驗後,他就會逐漸發現
情緒反應並不能解決問題。

    等到哭鬧暫歇,我們就應該和平而理智地(比便突顯哭
鬧的無理),對他解說何以不買給他的理由。但正如前面所
說,我們的理由必須有說服力,而不是諸如「我認為不該買
給你」這樣的命令。

    如果是用家庭預算做理由,必須真正地把家庭的經濟狀
況說給他聽。孩子的心都是非常軟的,在明白了父母為衣食
奔走的「悲情」之後,鮮有不立刻擺出小大人的樣子,而欣
然接受父母意見的。

    以上,我們試圖由理念和方法兩個層面來回答我這次的
「怎麼辦」。也許讀者會希望看到更多「處理方法」,但我
們很謹慎的只提出兩條,是希望所有的父母或師長能多在平
時下功夫,而不要沈迷於特殊事件的處理技巧中。特定的「技
巧」永遠是可變的,不可恃的,但掌握了根本的教育理念,
就能發展出最符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那些,才是「怎
麼辦」的最正確的答案。



★人本電子報訂閱辦法:請參考本站『好康介紹—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