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優點的孩子』讀後感

屏東師院廖文豪

日前看到十二月三十號聯合報家庭副刊中一篇文章,題目是『沒有優點的孩子』,心中頗有感觸,內容是說一位三年級學生在寫『我的優點』的作文時,竟然一片空白,而家長認為他的孩子沒有優點,是孩子的錯,而作者也舉出自己的女兒,寫出自己十多項的優點,並認為孩子認為自己沒有優點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標準太高,對優點的要求過高,以致於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優點的人。

看了這樣的一篇文章,不禁回想,如果在我國中時給我同樣的題目,我的腦袋可能也會是一片空白,因為當時的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優點有哪些,甚至不認為自己的一些特質算是優點嗎?現在想想,其實優點是什麼,也許現在我可以來分析『優點』這兩個字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意義,當自己還是個思想不成熟的孩子時,也許對自己而言,優點就是如家長、老師期望的特質一樣,例如功課好、很乖等等,這些主要的概念,強加在孩子身上,即使他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有過人之處,也可能自覺得這不是老師家長所期望的,在寫這樣的一篇作文,不會將這些優點寫出來。我想,這除了讓孩子容易失去自信心之外,還顯示了在我們的家長、老師們會給學生一種觀念,還是將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視為最高的評斷依據,雖然這樣的標準並不一定是最壞的,但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的學生更能正視自己的特點,成為對自我的肯定與支持嗎。

有句廣告詞這樣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廣告商之所以想出這樣一句宣傳詞,除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外,多少反映了在我們的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確似乎家長們都認為,如果十分重視,我們也經常看到許多的教改團體一天到晚呼籲推動教育改革,可見得教育問題的確是許多人所關心的議題,然而,教育的品質提高了,受教育的人口提升了,但我們也看到街道上一家家的才藝班、課業輔導班四處林立,家長們殷切關心的,是小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點上,隔壁的王小明學心算、親戚的小孩學電腦,我們家的阿寶當然不能輸給他們,因此阿寶就從星期一補到星期天,天天在學習新的知識,並『廣泛的接觸不同的事物』以『培養優良的興趣』。當然,培養興趣是好的,學習新知也是好的,但孩子們真的樂於接受嗎?也許吧!有些家長可能這麼認為;那當然!也有些家長會這樣說:「我這是為他/她好耶!」可能有部分家長抱持這樣的觀念。無論如何,當孩子對一項才藝失去興趣,最放棄不下的,可能就是家長了,等到有一天要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優點』,孩子們想到的可能是:我上過哪些才藝班、我會彈鋼琴、我會跳芭蕾舞…,至於沒學過的,也許想到:我跑得很快、我很會說笑話…,但也許不敢將它寫在作文紙上,因為:怕會被其他同學笑。

當兒童在長久家長老師的期望之下,很容易的會接受長輩給他們的價值觀,若是我們給兒童一個不同的機會成長,不要建議孩子們學這學那的才藝,孩子們的發展會如何呢?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也許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將不再是每個人都是放學後就走進課輔班,放假時就走進才藝班,這些才藝不再被認為是孩子不會輸給其他人的工具,每個孩子都會發展出不同的價值觀,也許某些人更能因此而發現更加適合自己的興趣,我想,社會走向多元,對這個環境中的每個組成份子,也許會是件好事,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更加不同的選擇,當有一天,社會中充滿更多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想法,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可能會更懂得尊重其他人的想法、其他人的聲音。

我認為,家長們也許不用這麼煩惱的為孩子著急,害怕孩子會輸給其他人,因而替孩子布置好一條條的道路,讓孩子照著長輩的期望而走,若是能讓孩子對自我有更多的體認,更加認同自己本身的特質,有自己的想法,有自我的主張,當面臨抉擇的時候,能做出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決定,而不是猶豫自己是否符合其他人的期望,也許這樣對一個人來說,會有更屬於自己的人生吧!就像寫不出自己優點的孩子,其實不是他沒有優點,而是他對自己的特質並不清楚,或是他的特點不符合長輩的要求,因而使得這些原本該是快樂的孩子,因為不被長輩認同而對自己失去自信,雖然我並不清楚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是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一定不會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