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電子報」寄出的文章
標題:小孩與車
作者:林真美
來源:人本教育基金會
寄出時間: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


  兩歲六個月大的小姪子,最近頗醉心於玩模型汽車。他擁有各式可以
輪子轉動的交通工具。我除了看他們無旁騖地在許多時、地推著小車來回
鑽動,也發現他對真實世界的汽車,觀察得極其入微。

  從出生未久,他的生活就與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其實也是時下
小孩的生活樣態之一。我對此一直充滿了好奇,在想,他們看世界的方式,
以及他們對世界的感受和認知,一定會因而有別於以前的孩子,由於省力
省時的交通工具取代了徒步,所以,他們出外所見到的景,便很少是處在
「靜止的狀態」。他們不是坐上娃娃車、汽車、摩托車,就是搭乘公車、
捷運、火車……,而窗外急捲的風景,除了在速度上有所差別之外,便都
一律是以「流動」、「倒退」的方式輸入。

  小娃娃固然習以為常,但等到他們會自行走路之後,就會發現世界的
兩種面貌,來自於「坐車」與「不坐車」。於是,他們開始注意汽車這龐
然怪物,是怎樣在「轉動」這個世界的?

  就這樣,我又有了新的好奇,常想,在還沒看清汽車的真實面目之前,
幼兒又是如何在看待這些他每天不時在上上下下、且充斥於街頭的「東
西」?因為它會動、因為它是「喝」汽油,所以,它從不是大人所想的,
僅僅只是一台需要由人發動的「無生物」,而已。一如曾經有個五歲的男
孩告訴我的,他長大的願望,就是要當「汽車」!我們很難理解,一個五
歲的孩子對「長大」一辭抱有什麼樣的概念,但他會如此斬釘截鐵地說,
有朝一日他要變成汽車,想來一定是羨煞了汽車壓馬路時的神氣模樣,另
外,對他而言,汽車的世界是可以給予「擬人化」的,而他和「他」們之
間,也沒有大人眼中的那些分隔。

  小孩常在車內感覺車的瞬息變動,並發現了大人握方向盤的手與車子
的走向有一致性。如果是身在車外,他就會緊盯著減速旁中的車輪不放,
於是,他又發現到輪子的轉動與方向的變化也是「一體」的。雖說,在他
們的小腦袋裡,不會懂得「原理」,也體會不出車輪與方向盤之間的具體
關係,但他們的全憑知覺,卻也把車體行動時的一些特性,摸得非常透徹。

  累積了這些真實的體驗之後,孩子就開始懂得玩車了。他們可能模倣
大人,坐上大人為他們量身製作的電動小車,然後,踩上油門、轉動著方
向盤,有模有樣地驅車前進、倒退、或轉彎。

  另外,他們也可能是置身車外,藉由指掌在操控小型的玩具車。如果
這是一輛設計得惟妙惟肖的模型車,那麼,你會發現,觀察過車輪的小孩,
就會用手指去碰前輪,藉以改變車行的方向。而這樣的動作,在大人的身
上是看不到的。因為,大人早已根深蒂固地以為,駕馭方向盤,才能駕馭
車子的走向,而模型車既然小到不能坐人,且方向盤又不具備功能,那就
只好藉由手掌的力道來帶動車子轉彎了。

  看小孩玩車,箇中充滿了不同於大人的諸多趣味,在一歲半左右,孩
子不論車體大、小,不管是易碎的塑膠玩具車或是報紙上的汽車平面廣告
圖,都會想要趨前一坐。而很明顯的,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什麼「空間概
念」,且分不清實物和模型、照片之間的差別。他們在看到形似於「真車」
的玩具照片之後,馬上腦中就有了實物的印象浮現,於是,本著「用心去
想,用身體去玩」的特性,孩子遂宛如「身歷其境」般他玩起車了。

  等到他們可以純熟地駕馭掌上的玩具車時,他們對空間的知覺也進步
了些。但是,他們還是藉由身體局部(例如:手)的參與,在玩假裝開車
的遊戲。孩子把他對真實世界中和大車有關的一些場景印象融入了他的遊
戲道場,於是,看到玩具,腦中便浮現了實物和相關情境。而那可能是和
玩具形似的一輛車,以及一條感覺上有樹、有車、有人的馬路。

  就這樣,兩歲六個月的孩子可以專情地玩─上午的車,大人只是從其
「外觀」來看,當然會覺得無聊至極。但如果我們瞭解到他是帶著以現實
為基礎的想像,在經歷一個非現實的世界,那我們自是不能對之小覷。

  不論大車、小車,不論車輪是否全掉光了,或是一塊矩形的積木,孩
子都願意帶著「他」們到想像的馬路世界馳騁。有時,行過一本以車為題
的繪本,在一陣書中的馬路。可見,當幼兒在遊戲時,他們並不那麼在乎
「實體」為何。只要「情境」(與交通有關的情境)出現,孩子的「知覺」
(與開車相關的知覺)就會被之挑起,接著,也就是在想像與真實,現實
與非現實之間的一場水乳交融了。

  幼兒還不會「虛擬實境」,所以當他在玩車時,並不會有意識地去留
意到車與車的遠近、大小和位置。當看著攤了一地、彷彿「人間塞車」的、
毫無秩序的「遊戲成果」時,我瞭解到,這是一場沒有構圖的自由遊戲。

  一個兩歲半的孩子,正帶著車,跟著自己的感覺跑……


★人本電子報訂閱辦法:請參考本站『好康介紹—電子報